太原市晋源区:借水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世界热推荐

来源:经济日报客户端时间:2023-05-17 22:40:54


(相关资料图)

5月16日,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北大寺村大寺荷风苑旁,宛如镜面的水稻田在一声“插秧节启动”后,匀速前进的智能插秧机嗡嗡作响,把一株株秧苗均匀地插进稻田。200多亩优质水稻田经过春季精心翻耕及施用天然有机肥料后,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。

“种子是农业的芯片,今年我们邀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将北大寺村其中15亩稻田作为实验田,引进17种新品种,严格按照有机标准,开展有机大米种植示范,希望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地的优质高产的晋祠大米,并进一步推广种植,让更多市民吃到地道的晋祠大米。预计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可达3300亩。”太原市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郭建平说。

今年以来,晋源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,按照“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种植、产业化发展、集约化经营、品牌化打造”的思路,全面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提升振兴计划,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、特色观光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,出台并推行专项奖励补贴政策,提高村民种稻收入,调动村民的积极性,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晋祠大米产业发展驶入现代化、园区化、标准化、特色化快速发展的轨道。

同时,通过推行统一品种、统一种植、统一加工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、统一品牌的“六统一”经营模式,培育新品种、推广新技术、施用有机肥;完善灌溉水渠、田间道路、收割机械等配套建设;聘请专家,科学进行田间管理;搭建线上线下供销平台,推动晋祠大米提质增效。并积极完成晋祠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,组织开展春夏插秧、暑期游学、金秋共享丰收喜庆等活动,积极开发晋祠大米符号价值,将晋祠大米打造成为代表太原地域农耕文化的品牌,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新业态,让晋祠大米成为太原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,开创“全域旅游+乡村振兴”新境界,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。

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,有3300年的栽培历史,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《尚书》中记载晋祠大米作为贡品进献宫廷的情形。“唐叔得禾,异母同颖,献诸天子。王命归周公于东,作馈禾。禾本嘉谷,二月种,八月熟,得时之中,故谓之嘉禾”。这就是历史上“晋献嘉禾”的由来,也由此开启太原农耕文明的先河。水温恒定、水质清澈的晋祠泉水,独特的千年黑色水稻土和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,造就了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、质色稍褐而透明、味道香甜不腻、口感有韧性回弹的品质,赋予其富含人体所必须钾、硒等微量元素,且含糖量低的特性。

从小生长在难老泉畔的山西晋之缘农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职卫东,对晋祠大米恢复种植有着不一样的情怀。“我把大寺荷风苑内的200多亩稻田全部流转了回来,今年要在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下,种好晋祠大米,保护好华北这方稀有的黑土地,传承好农耕文化。”同时,在此基础上,职卫东还计划恢复晋祠千年水磨,用水磨碾米磨面,再现“72盘水磨昼夜不舍”的盛景。“下一步还将开办农家乐,把晋祠的特色美食更好推广出去。”职卫东信心满满地说。(经济日报记者 梁婧 通讯员 杨润德)

标签:

图文推荐

热门文字

标签

精彩赏析